内容展示
中国汽车高速发展所带来后遗症是什么?
分享到:

  解放日报12月26日报道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相关数据显示,截至2011年底,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.04亿辆。而且,这个数字近年还以每年近2000万辆的速度增长,中国车市已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车辆的售后维修环节遭遇“快速发展后遗症”:费用高、效率低、硬件好、软件差,等等。这,也成为当下众多消费者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。
一、失衡 维修能力严重不足
  兴冲冲前往经销店为车辆做保养,却被告知当天排不上;与经销店预约后第三天去做车辆保养,还排了好久的队,保养时间更长达四个小时。这是王先生最近遇到的烦心事,也是广大“有车族”遇到的“寻常”事。
  2009年起,中国车市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市场,每年新车销量均达到千万辆级别,汽车保有量不断扩大。但随之而来的是,车,越卖越多;修,越来越难。买车容易修车难,已成为不争的事实。
  沪上一大众4S店负责人杨经理表示,该店已建店7年,有30个维修工位,这在当时应付日常车辆的维修保养是绰绰有余的。但市场发展出人意料,目前该店新车月销量约150台,日进场维修约100台次,维修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。虽然公司也想多建一些工位,可眼下的地价寸土寸金,有心无力;库房也没有足够的条件改造,他们只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,开设些简单的快速通道,以满足部分一般维修保养。他坦言,这样做对于维修的质量肯定会有一些影响。
  维修能力不足已是十分普遍的问题。受一些服务条款的限制,眼下,许多消费者还只能在购车的销售店维修保养,而这些销售店大都存在上述情况,这让消费者很是头疼。
二、技工 六个月即成老师傅
  换了三个轮胎,吴先生的车还是老“跑偏”。前不久,吴先生发现爱车的轮胎磨损得很厉害,同时车辆总走不直,经技师诊断,说原先的轮胎有问题需要更换,可一换就是三个,问题还没有解决。后来吴先生找了个“老法傅”再作“诊断”,发现是转向系统有故障,换了两个部件便“药到病除”。
  经销店的维修水平真那么蹩脚?其实不然。目前汽车制造技术的快速进步,要求维修技术人员不断学习,全面掌握机械、电子和外语等知识,如此才能解决新技术下的各种新问题,而这直接导致了复合型专业维修技术人员的紧缺。
  不少经销商也一肚子苦水,钣金、电工、油漆等专业技工紧缺严重,高水平的综合型维修人才更是抢手。沪上某奔驰经销商表示,目前多数维修人员大都懂一点机械维修知识,从事一般的维护、保养工作可以,但碰到一些技术难题就无法解决了。上海一家东风日产经销店经理就非常无奈地表示:“由于高水平综合人才的紧缺,导致部分经销商到处挖人,他们店一位“高手”技工来了六个月,却已是这类人中的‘老员工’了。 ”
三、出路 再平衡是题中之义,加速发展综合型维修技术人员。
  部分厂商似乎也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,开始做一些新的尝试,以期改善售后服务水平。但所有这些,只能治标,不能治本。这种上下游严重脱节、失衡,如再不及时有效纠正,损害的也将会是整个汽车产业。
  更令人担忧的是,前两三年的销售“井喷”,未来两三年后,很可能成为维修“井喷”,售后市场真的准备好了吗?
  近年来,整车厂不断实施扩产计划,预计到明年这些新的产能将基本形成,与之对应的是其节节攀升的销售指标,如果厂商只是一味在上游“狂泻车流”,那“快速发展后遗症”必将在维修保养的“下游”形成“拥塞”。
  站在公平的角度来看,在这个商业游戏中出现的不平衡,需要有人出钱出力来实现再平衡。
  厂商与经销商之间该如何获得平衡,是关乎整个行业生存发展的大课题。毕竟,厂商与经销商之前的依存关系是不争的事实。